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秋季过敏,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听听医大专家怎么说

时间: 2025-09-02 09:57:00/span>

秋季是过敏症状频繁出现的季节。如果您或家人出现反复打喷嚏、流清涕、鼻痒、眼痒或持续咳嗽等症状,不要简单归咎于“感冒”——这很可能是秋季过敏反应。

导致秋季过敏的过敏原有哪些?为何在秋季更容易过敏?如何防范过敏呢?9月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于寒冰医生带您全面了解秋季过敏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盘点秋季主要过敏原

杂草花粉

蒿草、藜科和苋科植物、豚草、葎草等杂草类花粉是秋季过敏的首要致敏原。它们颗粒小、重量轻、易飘散,在空气中存留时间较长,极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尘螨

夏末秋初的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宜尘螨繁殖。天气转凉后,人们在室内活动时间增加,接触尘螨及其排泄物的机会也明显上升。

霉菌

秋雨、晨露以及落叶和腐烂植物为霉菌滋生提供有利环境。霉菌孢子飘散在空气中,可通过吸入或接触引发过敏。

环境刺激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粉尘等悬浮颗粒物浓度升高,昼夜温差增大,冷空气刺激易导致鼻黏膜血管收缩、屏障功能受损,诱发或加剧敏感症状。

秋季过敏的常见症状

为什么秋季过敏常常比春季更严重?

过敏原特性不同:秋季主要是蒿草等杂草花粉,其致敏性通常强于春季的树木花粉。

◆干燥气候影响:低湿度与较强紫外线易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湿疹等问题频发。

◆室内暴露增加:天气变冷后通风减少,尘螨、宠物皮屑、霉菌等室内过敏原积聚,人体接触时间延长。

如果您出现以下症状,且持续数周,或在特定环境,如户外、潮湿地下室等场所加重,需要警惕秋季过敏。

鼻部症状: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且常伴揉鼻动作。

◆眼部症状:眼痒难忍、球结膜充血、流泪、眼睑水肿。

◆呼吸道症状:咽痒、咳嗽、胸闷、气促,严重者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皮肤症状:皮肤干燥脱屑、剧烈瘙痒,可出现红斑、风团、丘疹或湿疹样皮损。

于寒冰提醒市民,如果家中儿童出现类似症状,切勿认为是“小毛病”或“季节性感冒”而忽视。过敏性鼻炎等如未规范控制,可能引起鼻窦炎、中耳炎,甚至有发展成哮喘的危险,务必及时就医。

科学应对秋季过敏

避——远离过敏原

◆外出戴口罩:外出佩戴N95口罩或专业防花粉口罩,是有效阻隔花粉、粉尘颗粒吸入的物理屏障。

◆室内闭门窗:尤其在花粉浓度高的晴朗有风天气,减少开窗。也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辅助净化室内空气。

◆关注环境预报:留意当地的花粉浓度和霉菌指数预报,特别是上午花粉飘散高峰时段和雨后霉菌活跃时段,减少外出。

清——清理环境与鼻腔清洁

◆定期清洁除霉:及时清理家里的落叶、腐烂植物,定期清洗空调滤网,浴室、地下室等易潮湿区域注意防霉除湿。

日常鼻腔冲洗:使用专业的鼻腔冲洗器,配合生理盐水或专用洗鼻剂溶液进行鼻腔冲洗。可有效清除附着在鼻黏膜上的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及炎性分泌物,缓解鼻部症状。

药——合理用药控症状

◆口服过敏药:抗组胺药是控制鼻痒、喷嚏、流涕及眼痒等过敏症状的首选药物。

喷鼻用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喷雾剂等能抑制鼻黏膜炎症反应,改善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等鼻部症状。

◆生物靶向治疗:对于中重度、传统药物控制不佳的过敏性哮喘或鼻炎患者,可考虑使用新型靶向生物制剂。

调——调整生活方式与增强免疫力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及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绿叶蔬菜等,增强身体抗过敏能力。适当锻炼,如慢跑、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可改善体质,但应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进行户外运动。对易过敏人群,可定期检测过敏原,明确致敏因素,针对性避免接触。

此外,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可减少尘螨繁殖,降低过敏风险。

面对过敏症状,应坚持科学管理,做到早识别、早干预,避免病情加重。通过建立长期规范的防治策略,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过敏带来的不适,还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于过敏体质人群来说,日常防护与医学干预相结合,是实现症状可控、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尤其是儿童群体,家长更应提高警惕,从环境控制、药物使用到免疫调节多方面着手,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间。

于寒冰提醒市民,秋季过敏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科学认识、积极预防、规范治疗是关键。别再让过敏耽误了日常生活。如果出现疑似过敏症状,请及时就医。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尚志文

图片为今日头条提供版权图,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纠纷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