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老人频繁摔倒,竟是肌肉“跑掉了”

时间: 2025-04-18 15:26:00/span>

记者:王冉

通讯员:陈娟 敦杨枚 杨丽

近日,身患糖尿病多年的刘爹爹(化名)在家频繁跌倒,家属以为是血糖管理不佳导致的低血糖,于是送刘爹爹到武汉市汉口医院内分泌科治疗。在经过系统的诊治后,刘爹爹的血糖归于平稳,可家属反映患者在行走时缓慢,依旧有跌倒的发生。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程奎敏锐地察觉到刘爹爹反复跌倒并非是低血糖所致,而是患上了肌少症,遂邀请临床营养科进行会诊。临床营养科检查发现刘爹爹的小腿围仅29cm,双手平均握力仅有14kg,肌肉质量和肌力均有显著下降,可明确诊断为肌少症。根据刘爹爹的具体情况,临床营养科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饮食运动干预方案,效果十分不错,刘爹爹对此赞不绝口。

武汉市汉口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杨丽介绍,老年人不仅容易丢失骨质,肌肉也容易流失,当肌肉流失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展成肌少症。肌少症是一种以进行性、全身性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躯体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隐形健康杀手”。肌少症不仅是“没力气”,更会引发连锁反应,包括:

1、骨折风险飙升:肌肉无力导致跌倒,骨质疏松者易骨折;

2、代谢损害:肌肉是“糖脂代谢工厂”,肌少症会加剧糖尿病,高血脂的危害;

3、加速失能:伴随着肌肉的衰减,肌少症患者从拄拐到卧床,会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

4、缩短寿命:重度肌少症患者死亡率增加50%以上。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是杨丽副主任提醒大家,老年人并非越瘦越好。长期吃素、缺少运动及患有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都是肌少症的高危人群。而且肌少症不是“瘦子”的专利,老年肥胖患者也可能存在肌少症,且这类人群的肌少症发病更加隐匿。当老年人身体发生以下变化时,需要警惕可能已存在肌少症:肌肉萎缩:四肢变细,小腿围减小(男性<34cm,女性<33cm);力量下降:拧瓶盖费力,提重物困难(双手平均握力:男性<28kg,女性<18kg);功能减退:步行速度慢(<1m/s),起身困难(5次坐下起立耗时>12s),平衡能力差,易跌倒。

杨丽副主任建议,老年患者应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肌少症的发生发展。一方面要坚持运动,采用抗阻训练、有氧运动和平衡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每周两次抗阻训练,用哑铃或弹力带锻炼上肢和下肢肌肉;每天快走30分钟,增强心肺功能;练习单腿站立,提高平衡能力。也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方式,动则有益。另一方面要注重营养:每天吃鸡蛋、鱼肉、豆腐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多晒太阳,或者吃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蛋黄;少吃油腻和高糖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均衡饮食,维持健康体重。对于有减重需求的老年肥胖人群,更需要注意减重的方式方法,以避免肌少症的发生。可前往武汉市汉口医院临床营养科就诊进行综合评估,在专业医护团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减脂增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