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军报记者寻根行丨踏访抗战遗址和英雄部队,探寻胜利之师的锻造之道

时间: 2025-08-18 10:23:00/span>

记者踏访抗战遗址和英雄部队,探寻胜利之师的锻造之道——

“番号的新生”启示录

■解放军报记者 杜 娟

巍巍太行山,浩然天地间。

平型关、雁门关、阳明堡……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八路军第115师、120师、129师对日作战接连取得大捷之地,不见当年的烽火狼烟,却心生一个个问号——

115师、120师、129师,这3个在国民党军队序列中原本名不见经传、甚至因吃败仗而被撤销的番号,为何到了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手中,却蜚声中外、威震四海?

“番号的新生”告诉我们什么?访旧址、入场馆、进军营、问专家……记者一路走来,细细探寻胜利之师的锻造之道。

武警某部官兵在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前致敬英烈。李汝海摄

同一个番号,不同的队伍——

信仰,是一支军队的灵魂

烈日炙烤,热浪翻涌。记者来到第79集团军某旅野外驻训场,正赶上一场建制连比武。

经过激烈较量,“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夜老虎连”“军政双胜连”等5个连队脱颖而出。在抗战期间,他们均隶属于八路军第115师。

刚下比武场,“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指导员栗新朝就带着官兵代表,前往102岁高龄抗战老兵王扶之家中,汇报连队比武拔得头筹的喜讯。

这位亲历平型关大捷的开国少将,激动地说:“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老部队——八路军第115师的影子!”

谁能想到,八路军第115师,这支击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部队,其番号在战斗发起前1个多月,还属于国民党军。

在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记者看到这样的记载: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国民党将东北军被取消的3个番号——115师、120师、129师,给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这3支部队,此前都是败军之师。且不说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丢失国土的耻辱,在长城抗战滦东战役中,面对日军进攻,第120师节节败退。而第115师、129师,则先后在长岭岗战斗和第二次“围剿”中,与红25军激战,均受到重创。

然而,当这3个番号成为人民军队的武装,却捷报频传——115师“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120师“激战雁门关,神威慑敌胆”,129师“奇袭阳明堡,捷音九州传”……

“一场场胜仗,让世人重新认识了这3个师。从此,这3个番号象征着光荣、代表着胜利、蕴含着希望。”纪念馆讲解员白茹说。

同一个番号,不同的队伍。当初,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摘下帽子上的“红五星”,换上“青天白日”,不少战士想不通。120师抗日誓师大会上,朱德总指挥语气坚定:“毛主席说了,红军改编,统一番号是可以的,但是,有一条不能变,就是一定要在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党的绝对领导”,给这3个番号注入了新的灵魂。一本泛黄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清晰地写着:在师以上组织军政委员会……连队设立党支部,排设立政治战士,班有党员,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

寻访中,记者发现了更多有关细节——

第115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萧向荣,这样记述一次战前动员:“团营各级干部深入连队,在支部召集党员大会,号召党员用模范行动来影响带动非党员战士积极作战。”

一位历经血火洗礼的“老八路”,动情回忆战友们的英勇顽强:“连长一人刺死十几个鬼子,指导员身负重伤依然指挥部队,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上。咱们的队伍,官兵是有信仰的。”

有信仰的军队,不仅自身本色不会改变,还具有神奇的改造能力。

作家李人毅,曾采访多位国民党第111师起义官兵。他告诉记者,起初,111师很多人身在八路军,却保留着旧军队的陋习,警卫连连长马庆祥大骂新来的政治干部,第666团团长彭景文有抽大烟的不良嗜好……然而,当一批“党代表”、共产党员充实到班排后,这支部队奇迹般地脱胎换骨。后来,马庆祥、彭景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在战斗中,马庆祥英勇牺牲。

这样的奇迹,在人民军队历史上不断重现。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第60军因为战斗力弱,被蒋介石嫡系部队蔑称为“60熊”。起义并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后,这支部队焕然一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创造了全歼英军整建制坦克营、汉江阻击战等多个辉煌战例,赢得“50雄”美誉。

从“熊师”到“雄师”,正如碳原子可以组成石墨,也可以组成金刚石,物质的差别在结构,军队的差别在信仰。

同样有军纪,执行见轩轾——

纪律,是一支军队的命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佩戴过的臂章和胸章,背面都印有“尽忠职务、严守纪律、实行主义、完成革命”的字样。

谈及于此,“老师长把纪律印刻在臂章胸章上,用来时刻提醒自己,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第42任指导员黄勋对记者说。此时,他正在粤东某海域,带领官兵开展实战化演训。

85年前,该连参加了百团大战。当时,面对日军的囚笼战术,八路军出动105个团,在华北敌后战场发起全线进攻。仅前3个半月,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如此大的规模、如此高的频度、如此长的战线,非有铁的纪律不可能实现。

“抗战期间,为严明军纪,中革军委颁布了《军队纪律条令(草案)》《八路军军法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先后多次进行整军整训,确保军令畅通、令行禁止。”国防大学教授郭海军告诉记者,同一时期,国民党军队也出台了《中华民国战时军律》等整饬军纪的文件,其中军法军规不下200条。国民党军法执行总监部1940年编纂的《现行军法类编》,列入军法201项。

“真正实施起来,国民党军队却与我军大相径庭,常常因纪律松弛或相互掣肘屡吃败仗。”郭海军举例说,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步坦协同冲锋,却不执行协同纪律要求,结果坦克被全部击毁,步兵伤亡惨重,甚至出现一个营挤在一条街道被聚歼的悲剧。

这让日军愈发骄横。然而,在华北战场,他们却遭遇了完全不同的中国军人——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第120、129师等参战部队,在统一指挥下,根据各自敌情、我情、任务,密切配合、连续作战,表现出高度的计划性、协同性和纪律意识。

德国共产党员、记者汉斯·希伯,1941年曾跟随八路军一支部队突围作战,亲眼目睹了官兵隐蔽时“三千余人齐默声,执行纪律如一人”的战斗作风。

在为《战士报》写的通讯《无声的战斗》中,他如此记述八路军从隐蔽到冲锋的战斗转换:“八路军战士是那样的神速勇猛,以致日军的巡逻兵在刚要喊叫和射击的一刹那,就被消灭了。这次突围,未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卒,便安全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

纪律,是一支军队的命脉。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能少。后来,他又说,列宁论共产党的纪律说纪律是铁的,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还硬。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如今,纪律严明是中国军队享誉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前不久,马达加斯加独立和建军65周年、科摩罗独立50周年两处阅兵现场,海军陆战队某旅“梁山战斗英雄连”官兵每一步踏地都精准有力,每一个动作都刚劲规范。整场阅兵活动,他们在烈日下站立7个小时纹丝不动,现场近万名观众自发起立鼓掌,对中国军队表达由衷敬意。

“梁山战斗英雄连”,正是八路军第115师传人。新时代,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从陆军转隶到海军;尽管任务不断变化,从国内到海外,但官兵遵规守纪的过硬作风始终没有变。

两座山相连,为何民心相背——

作风,是一支军队的本色

“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白刃格斗英雄连”“常胜连”……在八路军第115、120、129师的血脉传承部队采访,记者注意到,很多官兵来自太行革命老区。

仅“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所在旅,就有19名山西灵丘籍战士,他们从那片英雄辈出的土地走来,加入续写荣光的英雄部队,奔赴新的强军征程。

像当年“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把兵当”一样,今天老区青年的参军热情依然高涨,“光荣之家”的牌匾随处可见。

从遇见人民军队开始,太行山就成了一座多情的山脉,蜿蜒曲折间蕴含着血脉相连、生死同担。它的支脉中条山,则像一把坠入黄河的钥匙,斜插在晋南大地,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结局。

中条山这一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本可成为天险要塞,却见证了抗日正面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溃败,国民党军队损失近8万人。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长石永兵指着一幅华北地区山脉图,对记者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两座山相连,却民心相背!

翻阅一份份抗战时期发行的《解放日报》,记者看到很多这样的内容:“国民党军不断骚扰民众索要财物,仅半年内在一个县就发生27次,打死群众4人,打伤8人,抓走35人……经常掠夺抢劫的有米面、鸡鸭、生猪、马匹、木料……扰得群众无法安居”。

“而八路军3个主力师,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帮群众所需。有些官兵将仅有的一点粮食送给了穷困的老乡,战斗间隙给百姓做安抚工作,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歼灭日军后主动撤离避免牵连民众……”在一张张珍贵照片和一件件实物前,石馆长向参观者动情地讲述。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为支援八路军作战,太行山的人民更是毁家纾难、倾其所有。

“得知八路军只带了够吃两天的豆饼,我们用扁担挑上砂锅,把仅有的倭瓜做成汤送上山。”家住狮脑山下的王敦志老人,虽已99岁高龄,至今仍清晰记得百团大战打响前,他和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给八路军送饭的情景。

“部队叫啥名号不重要,只要为咱老百姓打仗,真心实意对待咱老百姓,就是好队伍!”老人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记者苦苦追寻的真谛:作风,是一支军队的本色。

天下之脊在太行,太行腹地是涉县。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多次说过:“涉县是我的第二故乡。涉县人民养育了129师,也养育了我。”

太行山的母亲们,把儿女送上抗日战场,又用乳汁养育了八路军的后代。这其中,就包括刘伯承的女儿刘解先。

“那年9月,母亲王改云生下了我的小妹,当时小解先正需要吃奶。每一次,母亲总是先让小解先吃饱,再喂自己的孩子。后来有一年,因灾害颗粒无收,家里仅存的一瓦罐粮食所剩无几,为了小解先活下去,母亲狠心给自己一双儿女断了口粮……”

回忆往事,84岁的徐玉成老人潸然泪下。抗战期间,涉县先后涌现出王改云、刘金鱼、张鱼儿等100多位“太行奶娘”。

在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记者与前来参观的武警涉县中队官兵不期而遇。这个中队的前身,是八路军第129师警卫部队手枪队。

参观中,官兵们深情凝望着照片上“太行奶娘”们慈祥和蔼的面容。望着她们的眼眸,记者更读懂了什么是鱼水情深,什么是人民靠山!

记者手记

作风是形象也是战斗力

因打败仗被撤销的国民党部队番号,到了我们党领导的八路军手里,立即焕然一新,成为战无不胜的英雄之师。可见,经过革命性锻造,知道为何而战、懂得怎么取胜、明白谁是依靠,一支部队就获得了新生。

这告诉我们,作风是形象也是战斗力。对于一支英雄部队来说,番号可以更改、驻地可以搬迁、隶属关系可以调整,唯有作风形象长存,让世人铭记。奋进新征程,广大官兵要赓续发扬革命先辈用血与火淬炼出来的好传统好作风,立起新时代人民军队好样子,这样才能不负使命、不负重托、不负人民,交出强军胜战的合格答卷。

请扫描二维码浏览更多内容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