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堂“点菜区”缘何走红
原标题:高校食堂“点菜区”缘何走红
“留下您想吃的菜,我们会选择表态最高的菜品,不定时上新。”近日,南京大学食堂“你来点菜我来做”留言板在社交平台走红。留言板设有点菜区和回复区,师生可以在点菜区写上自己想吃的菜,食堂则会在回复区对留言进行回应。
把点菜权交给学生,不禁让人心中一暖。留言板上那些或认真或俏皮的菜品建议,不仅包含着学生对美食的期待,更体现了他们对校园生活的参与热情。当学生发现自己写上的“红烧狮子头”一周后真的出现在食堂菜单上,当“少油少盐”的饮食需求得到厨房的专门回应,这种被尊重的满足感,让学生倍感关怀与温暖。
点菜区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其形式,更在于背后校方“句句有回应”的服务姿态。工作人员表示,哪些菜能做、会在哪个窗口推出等内容都会在回复栏写明。对于做不了的家乡菜和特色菜,食堂也会进行回应,并在寒暑假或其他休息时间安排厨师外出学习。从采购特殊食材到开发新菜品,从收集意见到反馈结果,点菜制必然增加食堂的管理成本和工作量。然而,正是这种真诚的付出、务实的态度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点菜区的走红也折射出人们对教育服务的新期待。这种诉求不仅体现在饮食方面,也反映在课程设置、宿舍管理、校园活动等各个领域。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在“看见”师生需求方面有所创新。比如,有的高校充分利用大数据,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科学地进行宿舍分配工作,还有的学校开发了点餐小程序,有的定期举办食堂开放日……这些菜品升级、宿舍分配的“细节”,彰显了高校人性化管理的功夫和水平。
当然,对其他学校来说,是否能够直接效仿“点菜制度”,还需视不同学校的管理能力而定。但无论如何,教育工作者都不妨从中吸取经验,用更多人性化的手段与细致入微的服务,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提升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毕竟,教育的温度不仅体现在课堂,也体现在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魏晓敏)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