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至湿地,共富之花映田园——平安街道与您共享乡村振兴产业联盟盛宴
鲁网5月1日讯五月的风掠过湿地公园的眉梢,乡村振兴产业联盟展销会已在湿地湖畔备好诗意与烟火,以“大美黄河▪茶马古道”为魂,以“城乡共兴▪产业联盟”为脉,将黄河岸畔的如画“丰”景、古道遗韵化作乡村振兴的壮阔诗行,共绘“城乡同频”的锦绣长卷。
农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节日经济”升温加速。在长清区“项目提升年”的奋进号角悠扬奏响之际,平安街道立足全区“2+2”产业布局,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目标,结合“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以“农文旅”深度交融之笔,实现生态与发展的良性互动,勾勒集产品展销、产业对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为辖区特色农产品打开通往市场的广阔通道,做活“旅游+”文章,为五一休闲游提供“沉浸式”乡村消费体验,激活“节日经济”新引擎。
生态湿地变身产业“会客厅”,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昔日静谧的生态湿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活力四射的产业“会客厅”,街道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汇聚辖区近40家展销单位上百种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借此良机到济西湿地打卡签到、集中亮相,开启了一场从乡村到市场的精彩之旅。


走进展销会现场,乡村产业发展成果尽收眼底。老李村黄河鱼谷产业园的 “一鱼8吃” 黄河鲤鱼,以其独特烹饪方式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沿黄村的富硒玉米、有机小米、石磨面粉,凭借绿色健康品质吸引众多关注;更有黄河白莲藕、有机蔬菜、生态蔬果等绿色产品,每一份都承载着乡村的烟火气与现代农业科技的结晶。
品匠心传承,购非遗好物。在展销区的一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作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造型精美的吉庆源文创糕点为游客带来一种美妙的味觉享受;百年传承、酱香四溢的小一杨牛肉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是几代人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除了令人垂涎欲滴、能在舌尖上绽放风味的非遗美食,还有能背在身上、融入日常生活的非遗好物。手工编织包,是匠人指尖跃动的灵动诗篇,采用传统编织的老手艺+新型PE材料的新工艺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手工编织,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精湛的编织工艺在岁月素笺上勾勒出实用与艺术的完美弧线。剪纸,则是艺人刀尖流淌的奇幻梦境,长清剪纸作为曾经鲁中地区最为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流传至今,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清剪纸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王鑫在保留长清剪纸特点的同时,还吸收全国各地剪纸风格的优点,把国画风格融入到剪纸中,以红纸为画布,用锋芒作丹青,剪裁出世间万象的玲珑与神韵。

此次展销会不仅是假日里一处近郊游新选择的休闲胜景,更是以“产业联盟+生态价值+数字赋能”为支点,撬动农业增效、文旅融合的“共富杠杆”。今后,平安街道将持续以农文旅融合为窗口,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解锁“共富密码”,让更多人看见乡村的蜕变与潜力,让乡村的优质资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平安答卷”。(通讯员 唐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