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纸上硝烟·一张报纸的抗战⑤丨黎玉的省吃俭用“八件物”计划书

时间: 2025-08-13 06:43:00/span>

编者按

“本报的使命就是动员人民起来抗战,发表一切有益于抗战的言论”。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在八百里沂蒙创刊,发刊词中这样写道。

战争年代,大众日报将这一磅礴宣言贯彻到底,一篇篇社论和文章,就是打击敌人的一发发炮弹,578位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大众红”,是世界新闻史上少有的史诗级篇章。正如大众日报首任总编辑匡亚明在创刊七周年时所说:“大众日报的历史和山东人民抗战史分不开,它是山东人民英勇抗战的史诗,也是山东人民艰苦抗战的缩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大众报人而言,既是庄严的时代使命,也是对自身光荣历史与办报初心的回望与传承。8月6日起,大众日报推出“纸上硝烟·一张报纸的抗战”系列报道,讲述一张报纸的抗战,也讲述一张报纸记载的抗战,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黎玉的省吃俭用“八件物”计划书

1943年,我根据地普遍发生灾荒,太行根据地包括山东的泰山、淄河等地,灾情十分严重,淄河区在敌人搜刮压榨下,发生了饿死人的事情。山东军区发出号召,不仅要生产,还要刻苦节约,对太行、泰山各地受灾的同胞充分发扬民族友爱,积极援助他们。一入秋,山东军区司令部首先在机关内开展“每个同志一件物的节省运动”,军区副政委黎玉同志响应号召,提出了他个人的省吃俭用“八件物”计划。

大众日报记者抄下了黎玉的计划书,并在报纸上公布。按照供给制规定,黎玉每日粮食定量是二斤六两,于是他第一件物的节省,就从粮食开始,每天省下口粮一斤二两,差不多一半。其他还包括:穿去年的棉衣鞋子,今年不领新的;用“大众电讯”的边条写便条节约白纸等。黎玉补充说明:“这完全是我个人自愿的,但对其他身体不太好的同志,还希望公家好好照顾,不要勉强从事。”

黎玉还对记者专门解释了什么是廉洁什么是奉公,“所谓廉洁就是丝毫不贪污浪费公家的资财,管理经济的同志必须手续清楚,这个廉洁是自觉的,是革命者应有的品质,这与过去官僚,封建统治完全不同的”“奉公就要一切为了公家,一切为了群众,照顾群众利益,凡有利于公家的事情都要切实去做”。

1943年,大众日报刊发报道——《黎玉同志刻苦节约》

党员走在任何工作的前列,是山东根据地能够从艰难困苦中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

1941年冬,日军对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搞不到棉花,山东分局包括第一一五师的冬装没有着落,供给部门在当地收购没洗过的羊毛,发给每人数斤,再发一套两层布的棉衣“空壳”,官兵自己动手,把羊毛絮进去,做成羊毛棉衣。

看到罗荣桓跟战士一样,到河边漂洗羊毛,有干部问,你还亲自来洗?罗荣桓边洗边说,我也要穿棉衣啊。

1943年7月,黎玉在其署名文章中提到,六年来山东八路军战斗伤亡总数达六万人之多,其中57%为干部,45%是共产党员。

为推进减租减息,黎玉向全体干部发出呼吁:“起来!为广大人民办事!”

他连连喝问:

“民主政府是站在人民头上统治人民的衙门呢?还是由人民选出,为人民办事的机关呢?”

“政府工作干部是站在人民头上的上司官员呢?还是在人民中为了人民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为人民改善生活服务呢?”

“为人民办事是为最少数的封建地主上层服务为首呢?还是为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政权组成的基本部分的工农小资产阶级服务为首呢?”

“为群众办事的态度,是用强迫命令恩赐的方法来指使群众呢?还是用耐心说服群众,通过群众,启发群众,自觉自顾的方法来团结行动呢?”

这发人深省的“四问”,点出了民主政府为人民的本质属性。

山东新民主主义政权建立伊始,就葆有严格的规矩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

1940年8月,省战工会颁布的根据地宪法性文件《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中,将“力戒浪费,严惩贪污分子”作为一项重要的革命纲领。接着,10月8日出台了《山东省各级政府用费开支标准》,对公特杂费、招待费、会餐费、马干费、被服标准、鞋袜等标准、医药费等的规定之详尽之严格,令人叹为观止。

1940年12月3日,专门惩贪的单行法规《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出台,共九条十四款,将贪污列为重大犯罪。依据这一条例,1942年6月鲁南行政专员公署对费南县二科仓库主任王俊德案和费南县秘书处原军用代办股长案依法处置,“经民政科详查案情后,二犯皆自供不讳,乃依法追回贪污款后,并处以死刑。”

在根据地最高首长的带动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在根据地盛行。1943年根据地普遍发生了严重的春荒,但仍好于周边敌占区,敌占区的灾民大量涌入根据地,山东军区每人日均节约粮食二两,使进入根据地的5万多难民得以活命,没有一个饿死。

与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罗荣桓认为,这是“我们能坚持”的原因,也是“我们能够胜利”的原因。

(于岸青,大众日报高级记者,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