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边”民俗文化交流活动 2025 春雨工程——晋蒙文旅交流一家亲圆满落幕
7月19日-22日,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大同市图书馆(大同市少儿图书馆)、 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呼伦贝尔市文化馆、额尔古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额尔古纳市图书馆联合承办的“文化润边”民俗文化交流活动2025 春雨工程——晋蒙文旅交流一家亲系列活动顺利举行。

启动仪式现场
本次活动以“大同好风光”“千年草原情”“晋蒙一家亲”三大篇章为核心内容,通过文艺汇演、非遗展示、学术讲座等多元化形式,将大同的历史文化与内蒙古的草原风情深度融合。


文艺汇演现场
7月20日晚,随着激昂的蒙古族旋律,“文化润边”民俗文化交流活动2025春雨工程——晋蒙文旅交流一家亲系列活动在呼伦贝尔大剧院拉开了序幕,启动仪式后,两地艺术家联袂登台献艺,为呼伦贝尔市民呈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文艺汇演。大同数来宝的诙谐风趣、北路梆子的古朴唱腔,与呼伦贝尔蒙古族长调、马头琴演奏交相呼应。特别是呼伦贝尔歌舞剧院带来的以“融合之路”为主题的舞蹈,以拓跋鲜卑南迁历史为创作灵感,生动再现了从呼伦贝尔草原到平城的民族融合壮丽史诗。志愿者演员们借助艺术表达,传递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中国大同长城摄影大赛作品展现场
7 月 19 日上午,率先于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开展的“中国·大同长城摄影大赛作品展”,共展出 108 幅作品,涵盖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长城壮美风光,获得呼伦贝尔市民的一致赞誉。“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长城文化的博大精深”,呼伦贝尔市民王璐在参观摄影展后由衷感叹到。

历史文化讲座现场
19 日下午,大同市图书馆和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围绕图书馆业务、馆藏文献、民族交融等议题举行了馆际交流座谈会,会后山西大同大学书法系系主任胡武老师在呼伦贝尔市图书馆分享了题为“代魏雄风——平城魏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书法讲座。通过展示司马金龙漆画屏风题记等拓片,展示了平城魏碑“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的独特价值,激发了两地书法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大同市图书馆党总支副书记刘思宇向记者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呼伦贝尔市的朋友们走近大同、了解大同、喜爱大同。

非遗文创展现场
7 月 20 日,在呼伦贝尔大剧院文化展厅,同步开展的“非遗文创展”现场人头攒动,来自大同的国家级非遗大同铜艺、省级非遗大同结艺,和来自呼伦贝尔的自治区级非遗鄂温克族五畜绳和皮雕等非遗文创产品,仿佛在进行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体验。


7 月 21 日,志愿者一行来到了额尔古纳市图书馆和当地图书馆同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随后前往右岸书房,由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忠堂为广大市民带来了题为“多元一体,融合之都——北魏平城时代的拓跋鲜卑”的历史文化讲座,深入剖析了北魏平城时代政治制度的汉化改革、经济模式的农牧结合特点,受到在场听众的强烈认同。


7 月 22 日,志愿者们来到了此次活动的最后一站—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某边防部队进行慰问演出,演出开始前,由大同市图书馆馆长陈来义向边防部队捐赠了图书。随后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慰问演出拉开了帷幕,来自山西大同的二人台、古筝竹笛演奏、民歌演唱和部队官兵的歌曲、相声交替进行给现场官兵带了了一场文化盛宴。尤其是来自山西大同的柴京云、柴京海两位老艺术家带来的大同数来宝《男大当婚》把演出推向了高潮,赢得了阵阵掌声。

中国长城摄影展启动仪式现场
据了解,此次活动以文化润边、民俗交流为主线,共组织14名公共文化志愿者,在为期四天的六大主题活动中为呼伦贝尔市民带来了多场文化大餐。“通过此次活动志愿者们进一步践行了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精神,为搭建晋蒙两地文化交流桥梁,有力推动中华民族多元融合贡献了力量,大同市图书馆将持续开展公共文化公益项目,继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时代化、大众化,努力将志愿服务送到最边远的地方、最需要的地方”,大同市图书馆馆长陈来义对记者说道。

文艺汇演现场

此次活动不仅是晋蒙文旅合作的典范之作,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正如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郑建新所说:“从嘎仙洞到云冈石窟,从草原牧歌到平城魏碑,文化的交融从未间断。我们将继续以‘春雨工程’为纽带,让多元文化在边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未来,两地还将联合开发文旅线路,推动资源共享与人才共育,为北疆文化繁荣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