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总师:载人航天首次商业化任务今年试飞,希望不只是“快递小哥”
我国新一代太空“快递小哥”有了新消息。
在4月24日开幕为期十天的2025年“中国航天日”科普展活动上,轻舟货运飞船首次亮相。
“轻舟引入了商业航天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推动新思路、新器件、新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快速迭代与应用,轻舟是载人航天商业化的一个里程碑。初样试飞船计划于今年首飞,正样首飞船计划于明年具备出厂条件,执行空间站货物运输任务。”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微纳卫星总体所所长、轻舟货运飞船总设计师常亮研究员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介绍。
太空“快递小哥”承担哪些任务?
轻舟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天地货物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力适中、快速灵活、效益突出的特点,将进一步增强空间站物资补给的安全性可靠性,特别是异构备份能力,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轻舟货运飞船效果图。供图: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去年10月29日,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轻舟货运飞船方案获得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同,卫星创新院开始空间站任务新征程。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是我国微小卫星总体研制单位之一,承担货运飞船任务将进一步推动其在航天器模块化、快速响应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在实施上,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与火箭研制方中科宇航共同开展船箭一体化联合论证,在结构设计、测发流程、测控通信、临射装货方案等方面开展了一体化的工作,针对飞船冷链运输的要求,进行了发射流程优化,采用船箭一体化测试,简化了测试发射流程,以期进一步降低中国空间站货物运输成本并提高运输效率。
常亮介绍,轻舟的个头小、重量轻,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轻舟的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轻舟采取四层货架模式,共有40个货格,对于特殊货物需求,在货架上预留了相应接口,能够满足上行需求。
轻舟货运飞船不仅可以运输航天员的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等常规货物,还能搭载各种试验载荷,支持有人或无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载荷和多种在轨试验,满足空间站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空间站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谈到轻舟货运飞船除了“快递”还有哪些功能,常亮对记者说,它首要的任务是完成货物运输,在货物运输完之后,还会有一些剩余的空间,在它和空间站对接完、运货完毕再分离后,利用它的余量、空间其实还可以做很多事。
由于轻舟货运飞船采用了一体化单舱构型设计,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前提下,一体化单舱构型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任务的经济性。降低了轻舟的外形尺寸,把最大最好的空间提供给了货物,为航天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操作空间。
“中国科学院内部一些研究所就联系我们想在太空中做一些实验。而我们本身就是做小卫星的,所以还可以用轻舟来搭载小卫星。”他解释,这些都是未来可能开展的工作,毕竟进行一次发射非常不容易,希望把一次发射利用得更高效一些,让货运飞船离开空间站之后,还可以做一些小型化的实验。不过他也强调,由于现阶段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轻舟型号研制和保可靠方面,所以上面提到的实验及其他应用场景还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去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轻舟引入了商业航天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例如首次采用货物运输系统抓总的商业模式,可以将运载与飞船结合得更紧密,做到系统整体优化设计。
“轻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商业化的任务。”常亮说,轻舟引入商业航天理念,推动新思路、新器件、新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快速迭代与应用,形成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轻舟货运飞船效果图。供图: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从做卫星到货运飞船
在轻舟之前,卫星创新院已成功研制了北斗导航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高难度项目,其技术积累可为轻舟货运飞船的电子学、姿轨控、结构热、任务设计等提供支撑。
不过,从做卫星再到货运飞船,其中的难度也不小,常亮告诉第一财经,刚接到这个载人航天任务的时候,压力还是很大,好在现在这个队伍早期承担过神舟七号和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因此对载人航天还是有一定的体系性了解。
“我个人以前一直是做卫星软件的和电子学的,后来在‘悟空号’上,开始承担卫星总体相关的工作,做了大概10多年。这次承担货运飞船任务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他说,其中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跟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因为涉及包括空间的结构、空中的通信,还有整个空间站交会对接中的控制任务。
他补充说,以前做卫星,很少去考虑密封舱的情况,但在载人工程里必须考虑,包括电缆如何穿舱和防止碰撞。“这些关键点我们是跟以前(做卫星)传统的几个配套商一起来实现的,这也体现了载人航天大合作的理念,有一些配套商在卫星领域有特色,有他们的参与从而形成了这次一体化的设计队伍,来完成这个轻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