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时间: 2025-01-09 11:45:36/span>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 个人收入在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它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计算公式 :人均可支配收入 = (工资性收入 + 经营性净收入 + 财产性净收入 + 转移性净收入)- (个人所得税 + 遗产税和赠与税 + 不动产税 + 人头税 + 汽车使用税 + 其他非商业性费用)。

组成

工资性收入:

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等收入。

经营性净收入:指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即经营收入减去经营成本和相关费用后的余额。

财产性净收入:指个人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净收入,包括利息、股息、租金、红利、财产增值等。

转移性净收入:指个人因社会关系而获得的收入,如社会保障金、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赡养收入、捐赠收入等。

通过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组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改善民生提供重要依据。